中国对美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背后深意与产业变局全解析
2025年9月13日,商务部一则公告如巨石入水,在半导体行业激起千层浪——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一举措背后有着怎样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模拟芯片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又如何?哪些上市公司将从中受益?接下来,让我们一一剖析。
2025年9月13日,商务部一则公告如巨石入水,在半导体行业激起千层浪——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一举措背后有着怎样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模拟芯片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又如何?哪些上市公司将从中受益?接下来,让我们一一剖析。
近日,商务部宣布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被调查的产品种类包括模拟芯片中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调查指向德州仪器、亚德诺、博通、安森美这四家美国模拟芯片大厂。
9月15日的A股市场上,模拟芯片板块成了最靓的仔。圣邦股份直接“20cm”涨停,上海贝岭也封死10%涨停,纳芯微、思瑞浦这些头部厂商的股价涨幅都超过了10%。
当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的制裁令墨迹未干,中国商务部对美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公告已划破长空。这场看似常规的贸易救济行动,实则是全球芯片产业权力转移的标志性事件——中国首次以规则为剑,刺破了美国""高端封锁+低端倾销""的双重霸
9月15号这天,A股里的模拟芯片股算是彻底火了,圣邦股份、上海贝岭直接封死涨停,纳芯微涨了10个多点,思瑞浦也快摸到10个点了。
事件概述:北京时间2025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25年第27号,公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截至2025年9月15日 14:44,中证芯片产业指数(H30007)上涨0.81%,成分股圣邦股份上涨20.00%,上海贝岭上涨10.00%,拓荆科技上涨8.17%,海光信息上涨5.93%,闻泰科技上涨3.10%。芯片50ETF上涨0.51%, 冲击4连涨。
9月的一个周一,商务部把美国模拟芯片拉进反倾销调查名单,朋友圈瞬间炸锅。
2025 年 9 月 13 日,商务部正式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这将为国产模拟芯片创造巨大的市场替代空间。被调查产品描述和主要用途为:相关模拟芯片中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CommodityInterface IC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涉及通用接口芯片(如 I²C 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40nm 及以上工艺)。这将直接削弱美系厂商(如 TI、ADI)的价格竞争力,加速国产替代进程。结合技术布局、市场份额及政策红利,梳理最受益的3家公司如
商务部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的申请文件,相关美国生产商分别是德州仪器、ADI、博通、安森美,初步证据显示,申请调查期内,原产于美国的申请调查产品的价格持续大幅下降,对华出口的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申
背景资料:据管理层相关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本次倾销调查期明确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聚焦过去一年美国相关产品的价格与销售行为;产业损害调查期则覆盖2022年至2024年三年,旨在通过长期数据评估美国
前言:这个周末出了几个对对半导体设备正面的消息。一是大基金三期投了拓荆子公司,说明大基金三期开始运作了,估计晶圆厂扩产是重中之重,第一笔投了设备,说明国家高度重视设备国产替代的进行。二是漂亮国又加芯片企业进实体名单,三是国家对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调查,商务部决定
商务部一纸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不仅是贸易反击,更是一份清晰的投资指南。
关于美国生产商的倾销幅度: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的初步证据显示,申请调查期内,原产于美国的申请调查产品的价格持续大幅下降,对华出口的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一、反倾销调查的影响此次反倾销调查直接针对原产于美国的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初步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间,这些产品的进口量累计增长了37%,但进口价格累计下降了52%,严重压制了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
看到“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这行字,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来了!这几年看美国在芯片领域对咱们层层加码,从卡高端AI芯片到逼盟友一起制裁,咱们一直没怎么硬气还手,这次总算拿出了真动作。
此次反倾销调查直接针对原产于美国的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初步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间,这些产品的进口量累计增长了37%,但进口价格累计下降了52%,严重压制了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和企业的盈利能力。